“三全”换包装变“湾仔码头”

  2009年2月,两件事关餐桌的事件值得关注:一是食品安全法获高票通过,并将在6月1日正式施行;一是食品造假贩子戴玉龙良心发现,将食品制假过程写成自

1个回答

2009年2月,两件事关餐桌的事件值得关注:一是食品安全法获高票通过,并将在6月1日正式施行;一是食品造假贩子戴玉龙良心发现,将食品制假过程写成自传体小说,并到国家工商总局自首--要远离“危险的餐桌”,最可靠的正是两点:一是法律,一是良知。假冒不伪劣是现在制假贩假的新趋势。戴玉龙的个人经历,或许能提供这么一个路线图:黑假食品是如何生产、贩卖、流通、销售,最后走向大家餐桌的。“你说的情况绝对没有。”北京市工商局宣传中心的工作人员斩钉截铁地说。这位眼光犀利、喜欢反问的工商人员并不希望大家知道他的姓名,在被问起北京城乡结合部是否存在大量制贩假食品的窝点时,他反问道:“什么叫假食品?我们这里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产品的说法,近几年来,我们抽检的食品合格率都达到了99%左右。”但戴玉龙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专门制贩假冒食品的“二号”商人,有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视野,他说,北京从四环开始,到五环、六环,以至六环以外的边缘地域,是造假黑作坊的藏身之地。大量的制假贩假的窝点就隐藏在各村落的独门小院里。他们制造假冰棍、假水饺、假老干妈、假红星二锅头等食品、饮品。更令人胃感不适的是,有些黑心商人把质量低劣或卖剩下的烂猪肉,摸上羊油做成羊肉卷,卖给牛街。夏天卖冷饮“春天来了,我却不想干了。”戴玉龙面色沉重地说。马上就进入冷饮销售的旺季,生意伙伴老杨已经打了好几通电话过来,催小戴过去谈谈。小戴却还在犹豫中,他已经从一个边远山区来的北漂青年,蜕变为有房有车有老婆的“生意人”。进入“冷饮业”还得从两年前的一次被骗说起,戴玉龙租房被黑中介骗去仅有的3000元钱,又遭遇失业,筋疲力尽且身无分文,在郊区昌平的一处农村公路上,他看到电线杆上有张招聘启事,一家食品企业要招干重活的工人。这是一家制造冰棍的小企业,老板看他头脑灵活,又做过策划和广告工作,就让他负责冷饮的销售。于是戴玉龙就租来一辆小货车,每天到各处送货,挣着一到两元每箱的配送费,成天跟二级批发商打交道。基于送货及时,服务周到,加之这家企业长年大力度的促销,戴玉龙有了固定的客户群。

整形项目移动入口:

美丽wiki移动入口:

整形医院移动入口:

美丽知识专栏移动入口:

美丽价格中心移动入口:

美丽热点词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