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的特性

  精油(Essential oil)和我们日常所熟悉的食用植物油有很大的差异!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但是「精油」则是萜烯类、醛类、酯类、醇类等化学分子组成,因为液体状流动性高,清爽不黏腻、不油滑,具挥发性,透明或微黄棕色,而称为「油」。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出精油,必需具有腺体或油囊的植物才可能产出与储存精油,其包含多种不同分子成分所组成。如玫瑰精油超过300种以上不同的分子所结合而成;很奥妙的是同一植物,不同的部位萃取的精油成分会有所不同,其疗效或危险性也有差异。

  精油的分子链通常比较短,容易渗透于皮肤,藉由皮下脂肪丰富的毛细血管而进入体内。它是很小的萜分子的所组成,具挥发性,可由鼻腔呼吸道进入身体,将讯息直接送到脑部,调节情绪和身体的生理功能,及强化生理和心理的机能。每一种植物精油都有一个化学结构来决定它的香味、色彩、流动性和它与系统运作的方式,也使每一种植物精油各有一套特殊的功能特质。

精油的特性与性质

  1、芳香性:

  目前可萃取出的精油种类超过四百种,用于芳香疗法的约一百种。由于植物本身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一般香草、花朵植物最受欢迎,少数具有浓烈的呛味如苦橙、桧木。

  2、挥发性:

  精油是一种很容易挥发的物质。因此在空气中会蒸散消失。由于都数精油含有萜烯类具挥发性,若「再次纯化」去芜存菁抽出萜烯类可制成食用性的香精。

  3、脂溶性:

  精油通常不溶于水,可溶于油脂、酒精或溶剂,故某些精油采用脂吸法萃取;因所含萜类、酯、芳香烃都属油性物植;仅有含量极少的醇、醛、酮、酚、醚与酸属亲水性偏弱酸性,故水溶很差。

  4、植物油:

  精油在常温下是液体,冷却后若可析出结晶称为「脑」(stearopten),故大家熟悉的樟脑、薄荷脑等;不结晶的部分称为油(eleopten),一般精油的沸点介于摄氏60~350度之间。

  5、比重:

  精油一般比水轻,比重约在0.696~1.198之间,部分比水重的如冬青、肉桂与丁香精油等等。

  6、植物二次代谢物:

  植物精油是植物代谢产物,纯天然有机化合物。可以引诱昆虫帮助授粉,及保护植物不受微生物感染,为其重要的功能。萃取精油成分运用于保健医药方面潜力,如肉豆蔻醚具有保护肝脏之作用。抗肿瘤活性如太平洋紫杉醇和紫苏醇,抗疟疾活性如青蒿素。

  7、防腐抗菌

  大部份的精油都具有抗菌性。如茶树、肉桂、丁香、尤加利及牛至等等。此外,新约圣经马太福音里,东方三博士送给耶稣诞生的礼物,除了黄金贺礼之外,还有乳香与没药都是经典具代表性的精油。

  8、色泽

  各种精油的颜色、黏稠度、气味、强度均不同。都数精油呈现无色透明或淡黄褐色液体。某些精油天生具有色彩如艾叶油及德国洋甘菊为蓝色,檀香木为浅琥珀色,深褐色的安息香,浅绿色的佛手柑。

  9、燃点低

  精油具可燃性,一般精油燃点约45~100℃。如柑橘油、柠檬油燃点为47~48℃之间,故在高温下很容易起火;一般精油属三级液体易燃危险品,因此务必要储存于阴凉处!

  10、光敏性

  精油有强劲的折光性,折光率在1.43~1.61。大多具光学活性,光敏性是精油中所含的特殊成分「呋喃香豆素」所引起。如柑橘类、万寿菊、马鞭草、芫荽等精油,都各具有不同程度的光敏性,涂抹在肌肤曝晒阳光下,皮肤会变黑、会产生色素沉淀的现象。

  11、协同增效:

  精油为一多用途之植物抽出成分,化学作用为物质间完美的平衡,把两种或更多的精油混合在一起,可发挥精油彼此间的互补或增效作用,若仅单种精油就无法产生这种效果,故广泛应用于芳香疗法调香技术。在医药之应用如桉树精油,其抗菌性强应用于治疗咳嗽、肺炎、结核病、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及皮肤病等等。

  12、复杂的化学分子、不稳定性

  植物精油通常有上百种化学分子,如玫瑰精油有300种以上之化学分子。植物精油因为分子细小,故容易渗透皮肤被吸收,进而对人体产生作用。且精油具不稳定性,与空气及光线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使精油的相对密度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的香味,形成胶状脂质物质。

  来源:markyao沐悦梧桐

  • 22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