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行业专题研究

1、医疗美容定义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进而增强人体的外在美感,包括隆胸、吸脂、彩光嫩肤、脸部整形等;它是美图和美妆的现实版,是美容护理的升级版,具有快速、持久、深度提升颜值的功能。

对于医疗美容类目,原卫生部2009 年下发的《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规定:医疗美容科为一级科目,下设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四个二级科目。在美容外科下又根据项目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中颧骨降低术、腹壁成形术等四级项目只有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或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才能开展。

表1   医疗美容细分项目资料

来源:原卫生部,《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

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手术类的经典项目包括隆胸、垫下巴、鼻整形等,国内一般纳入“美容外科”或“整形科”;非手术类是指无需开刀即可对身体进行精准微调的项目 ,包括微创类(注射透明质酸、肉d素等)和皮肤美容类(激光、热玛吉、 磨皮等),一般分别纳入“微创科”和“美容皮肤科”,或一并纳入“美容皮肤科”进行管理。 相较于手术整形,非手术整形具有操作方便快捷、恢复快、安全性高、见效快等优点,迎合了消费者对医疗美容安全性和无手术痕迹的需求,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主流项目。

2、医疗美容的需求分析

据 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统计,以每年进行的医美案例数统计,全球医美市场较2010年增长53.8%,其中美国、巴西、韩国、印度、墨西哥五国占到医美案例总数的43.2%。从行业发展以及和中国关系的密切程度来看,韩国医美市场对中国更具借鉴作用。

图1   全球医美需求人次及主要市场

资料来源:ISAPS    注2012年数据缺失

 2015年,全球前5个蕞受欢迎的手术项目分别为隆胸、抽脂、眼睑手术、腹壁成形和隆鼻,占所有手术项目的58.47%;前5个蕞受欢迎的非手术项目分别为肉d素、透明质酸、脱毛、光子嫩肤和化学剥脱,占所有非手术项目的80.05%。

图2   蕞受欢迎的手术项目及非手术项目

资料来源:ISAPS              

ISAPS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医疗美容案例中,非手术项目的占比正在逐渐上升,2015年达到55.6%。新氧APP的报告也显示,国内非手术类整形的消费需求频次正在成倍增加,肉d素和透明质酸因其创伤性小、恢复期短、成本低等特点,成为蕞有潜力的非手术项目,销售量一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超声刀和热玛吉作为高客单高增长的微整项目,也有很大潜力。可见“从细微处变美”已越来越受医美消费者的青睐。

图 3   各医美项目的需求量和成长性情况

资料来源:新氧2015医美行业白皮书

受制于介入程度以及对健康安全的考量,非手术项目的效果一般存在“有效期”,因此大量治疗方案带有高频属性,以光子嫩肤为例,疗程开始的数次必须维持在每月一次的理疗频率。随着注射类和激光类项目逐步成为医美服务的消费趋势,复诊重复消费率将不断提升,在新氧平台上,玻尿酸的年复购量已从2014年的2.3支/人增至2015年的4.1支/人,皮肤类项目则从1.8次/人增至5.5次/人。

此外,从价格上,虽然非手术项目的价格区间要显著低于手术项目,但在大消费领域,医美行业的整体价格处于中高端消费水平,因此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具备了高价高频的理想消费属性,将持续吸引技术、资本、产业资源等要素的快速涌入。而从单次消费来看,较低的客单价使得非手术项目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偏轻的决策,因此其快速膨胀必将有力推动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学人》杂志的调查显示,以2011年为基准,我国每千人的整形次数只有2.4,与韩国的13.5次差距明显,而中国的人口总数却是韩国的27倍,可见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中国赴韩整容人数的逐年增加(2014年多达56000人),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远未达到饱和,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待挖掘。

图4    我国医疗美容市场潜力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人民网

技术是医疗美容机构的立身之本,口碑之源,而医生则是技术的主要载体与体现。根据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满足注册执业医师、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培训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四个条件,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ISAPS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有注册整形医师2800人,占全球总量的6.9%,排名第三。然而结合各国的人口数据后,中国每百万人注册医师数量仅为2人,韩国/巴西/美国/日本则分别为该水平的21/13/10/9倍。另据新氧APP的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其他外科医生从事整形美容诊疗的总数在8000+人,将整形诊疗占从业时间超过50%的医生计入,则中国整形医师总数约4500人。可见中国的注册整形医师资源仍相对稀缺。

图5   2015年全球各国注册整形医师数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ISAPS

图6    各国每百万人注册整形医师数量

资料来源:ISAPS,World Bank

3、医美产业链分析

图7    医美产业链

资料来源:行业研究部

 3.1  上游:医美产品生产商

医美上游企业主要是药品、器械、大型仪器的生产厂家,产品包括注射类针剂、填充类材料、设备类激光和注射等仪器设备,普遍有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认证周期,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高。目前,我国肉d素获得正式批文的仅Allergan旗下Botoks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衡力。透明质酸市场方面,截至2016年7月,获CFDA批复的有11家企业的13个品牌、共14个批号。

医美上游的针剂、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利润相当丰厚。以注射用透明质酸为例,尽管目前透明质酸已有多家公司拥有产品在售,但毛利率仍可达50%-90%,在港上市的国内玻尿酸生产商华熙生物科技近三年的毛利率均在70%以上。而韩国肉d素、透明质酸企业Medy-Tox2014年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1%,净利率水平在25%-60%。

3.2  中间环节:经销商

医美产业链上游的针剂、设备和耗材厂商普遍采用直营和代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直营模式主要针对大型公立医美医院、公立医院医美科室及大中型医美连锁机构等;经销商代理模式主要针对相对分散的小型医美机构,如医美门诊部、医生诊所等。医美经销商整体格局分散,对上下游缺少议价能力,在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下,经销商面临洗牌。

3.3  下游:医疗美容机构

目前,我国的医疗美容机构主要可分为公立整形美容医院(含公立医院非外包整形科)、民营大型连锁整形医院、民营中小型整形机构和私人医生诊所四种类型。

公立整形美容医院一般开展业务较早,集合了业内尖端的技术和仪器设备,而且拥有丰厚的人才储备,药品来源渠道正规,有先发优势,在消费者之中拥有较高的口碑。但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整容科主要面向的是在灾害事故中发生毁容、烧伤等产生次生整容需求的患者,基本不进行营销推广,且容量有限,因此在整体医疗美容机构中的占比很小。

民营大型连锁整形医院和中小型整形机构一般具备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仪器设备齐全,服务意识较高,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各种服务方案,并提供一定的术后跟踪服务,是市场上的主体。

私人医生诊所大量存在于经济水平较低、品牌力量较弱的三四线城市,这类机构一般药品渠道来源复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没有相应的医疗资质,是医疗美容事故的高发区。未来随着医美行业相关监管法规的出台,没有相应资质和安全保障的私人诊所比例将会逐渐下降。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医美机构约6000余家,其中公立整形医院以11%的机构数量占比拥有26%的医生资源和28%的市场份额;民营大型连锁整形医院以8%的机构数量拥有25%的医生资源和25%的市场份额;民营中小型整形机构达4000余家,多以医院或门诊部形式存在,以71%的机构数量占比拥有37%的医生数量和32%的市场份额,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国500余家医生诊所则依托医生个人品牌,以10%的机构数量占比拥有12%的医生资源和15%的市场份额。

整体上,我国医疗美容机构依旧处于多小散乱的局面,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未来大规模品牌连锁的出现,行业格局将得以改善。

此外,目前国内的医疗美容机构,尤其是大型连锁医院和中小型机构主要集中在以北上广为核心的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成为了空白地带和私人医生诊所的存活空间,分布相对失衡。整体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成为区域分布的核心,并以此为核心向四周扩散。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的规范化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域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表2   国内主要医疗美容机构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方网站

医疗美容机构的毛利率虽然较高(综合毛利率普遍在50%-65%),但获客成本高企,行业平均期间费用率超过50%,销售费用率占到其中一半以上。对于大型连锁医美结构,其主要的获客方式是广告宣传,华韩整形近四年来的广告费用率均超过20%,丽都整形近三年来的广告费用率更是维持在25%以上,可见广告费是销售费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医生个人品牌效应、美容美妆机构导流、口碑则是中小型医美机构的主要获客方式。

3.4  互联网医美平台:渠道新势力

在“互联网+”、“她经济”等众多潮流的席卷下,市面上出现了一批互联网医疗美容平台,它们以移动端APP为载体,在传统的广告宣传之外另辟空间,通过营销方式的变化引领着医疗美容行业获客模式的变革。

这些第三方互联网医美平台的主要商业模式为:通过医美知识科普、整容达人分享整容日志、医生推介(包括通过导购的形式联系相应的医院进行整形美容)、医美产品推介(一般会自建咨询团队帮助消费者选择产品)、社区互动等来集聚目标消费者,通过为医美终端引流和商品销售变现。其运作方式为:在需求端将零散的客户集中起来,提供咨询、普及美容知识的服务;在资源端吸引医美医院入驻,为其提供额外的宣传渠道,并为其分流客源;而平台作为第三方,还可以发挥评级机构的职能,以增强对市场的影响力。

互联网医美平台使获客渠道扁平化,使B端的医院医生与C端的消费者能够直接对接,大幅降低了获客成本,并通过竞争激励模式提升了B端维护人员的专业度,实现低成本高转化的同时强化了各家品牌效应。目前,行业主要APP均已获得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的融资。

表3   互联网医美平台概况

资料来源:各大门户网站,公司官网

4   资本市场情况

目前A股没有以医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复星医药、苏宁环球、朗姿股份通过收购进入医美市场,双鹭药业和冠昊生物有相关产品。港股有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物,但市值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昊海生物申报了A股的公开发行。三板市场集中了较多的医美服务公司,但目前整体体量也较小。整体看,除去复星医药等其他业务的公司,医美行业的资产证券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表4   医美行业资本市场情况

资料来源:行业研究部

  • 14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