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常见:湿疹还是皮肤敏感?

  秋冬季节寒冷而干燥,温度与湿度都相对较低,人体内水分容易散失,皮肤角质层水分骤降,皮脂腺因未适应气候的变化而分泌不足,便会造成皮肤粗糙及脱屑现象,而且痕痒无比。当免疫力下降,便容易诱发湿疹或皮肤敏感等问题。

  相信不少皮肤病患者曾求诊于数个医生,到处寻医问药,某个医生诊断你是皮肤敏感,另外一个又说是湿疹。究竟如何区分皮肤敏感与湿疹呢?

  皮肤敏感可理解为敏感性肌肤,皮肤免疫力不足,未能及时修补受损细胞,造成皮脂膜分泌不完整的皮肤细胞,因而产生各种敏感性肌肤的困扰及许多后遗症,例如泛红、红肿、角质增生、干燥脱屑,瘙痒或疼痛等。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性体质。一旦受外来物质刺激,便会诱发皮肤毛病。香港的污染日益严重,在紫外线与辐射的伤害下,肌肤不堪重负,屏障功能因而受损。随着年华老去,人体皮脂膜不如年轻时健康,出现过敏的次数则愈加频密。一旦天气转变,或者是吃了「发物」如辛辣、芒果、榴梿、虾、蟹等,敏感便一触即发。

  湿疹也就是一种皮肤炎症的反应。在皮疹的形态方面,皮肤敏感患处经过搔抓后亦只会出现相若程度的干燥或出现高出于皮肤的风疹;而湿疹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皮损位置会出现泛红、发热、小红疹、糜烂,而且异常痕痒;慢性湿疹患处有显著的角质层增厚,表面凹凸不平,不经搔抓亦会出现干燥,甚至干裂的情况。这些增生的角质层一旦被抓脱,还会出血及渗液。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两者间的病理机制如出一辙,分别在于发病的轻重,皮肤敏感可能只属初期症状,湿疹则属较严重的阶段。皮肤敏感如能及早处理,很大机会可以彻底断了这病根。

  平日所说的过敏性体质,在中医来说称之为禀赋不足,外邪﹙外感六淫﹚侵体,导致气血失和,轻则发于肌肤,重则伤及脏腑。中医学将湿疹归纳于「湿疮」的范围,而皮肤敏感虽无相对应的病名。湿疹的病程较长,病因较多,常见的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和血瘀等等,而后者的较为强调「风邪」的重要性。不论是湿疹,还是皮肤敏感,若多吃甜食、冷食、煎炸热气食物、辣、酒及咖啡都容易令皮肤处于慢性发炎的状况。此外,生冷食物则容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便容易形成湿;脾湿健运,湿热内蕴,皮肤则会发疹、痕痒,令湿疹或皮肤敏感更加严重。

  治疗皮肤病除了祛风、除湿、清热凉血外,还要因应病人的脏腑盛衰、阴阳虚实、经络气血等情况,标本兼治,这样才能获得持久而稳定的疗效。临床上主要以内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巩固病患的体质,增强皮肤的免疫力,以逹到根本性治疗的目的。

  • 16 人关注